你想坐着小程序飞上天?别幼稚了!
微信今日终于上线了小程序,业界一片欢呼,由于选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而被号称将载入互联网史册,在微信和张小龙已经被神化的今天,这并不意外,但我并不认为小程序就是一个人尽可抓的大风口。不用“连接万物”等高大上的美学语言,也不扯各种专业术语,谈谈个人直觉吧。
小程序是个风口吗?
在我看来,全民热炒小程序完全是对“微信公众号”这一波浪潮引起的第二次伪崇拜,可惜小程序并非公众号,也未必能成为真正的风口。
实际上微信公众号能够成为真正的风口,有着其深刻的背景和优势:
首先,新浪微博和各种独立博客,已经为自媒体(或者说KOL、网红)培育了一定的基础,人民群众已经对个人媒体有了很好的接受度。
其次,传统网络媒体日渐式微,大一统的官方新闻日渐遭到抛弃,甚至成为阶级敌人。
再次,微信公众号恰逢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爆发阶段,这背后实名制社交网络(微信)的二次复兴,也有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并且大屏化发展的硬件支持,可谓搭了一个顺风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传播的本质是人对人的关系,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对话,解决了人的问题(而非简单的用户),传播自然水到渠成。谁的用户越真实,谁的传播价值就越高。从乙方收费标准看,微信公众号>微博>网媒>百度点击,就是这个道理。由于腾讯系长于社交,长于账号体系,因此腾讯系干传播也是风生水起,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和其擅长人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微信公众号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人们开始在移动端进行阅读或深度阅读,培养出一大波自媒体大号,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内容创业的新时代,迸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而正是最后这一点才能被看做是否是真正的风口。
门户和垂直网站是风口,手游是风口,博客是风口,微博是风口,移动互联网是风口,微信公众号是风口,短视频是风口,人工智能是风口,皆因为他们不仅仅改变了或将要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更创造了众多公司的商业价值,很多人能够从众获利。但百度轻应用不是风口、H5不是风口、微信服务号不是风口,微信小程序也同样不是风口,因为他们不具备改变大势,改造用户习惯的能力,更是一种功能上的迭代和创新,或者一种工具。
梦想是否有点大?
先不谈什么连接万物,连接线下与线上,连接人与物,连接人与服务。微信小程序的本质还是想把自己做成一个囊括所有应用的超级平台,让大家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微信。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几乎所有的原生APP都不需要了,手机屏幕上只剩下微信以及微信小程序和基础的拍照电话功能,这将是怎样一个概念?
微信一统江湖
实际上,此时的微信将异化成一种操作系统,被动的被苹果IOS、安卓甚至诸多手机品牌视为竞争对手。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具备这样的能力吗?我们尚且还要看到各类APP应用商店对于各大手机厂商以及IOS、安卓的重要性,以及其背后隐藏的既得利益。
创业公司能否搭上这一车?
微信小程序能否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一次爆发或创业的机会,这才是最为核心的地方。红利自然有,但并不大。或许一部分低频次应用可以借力微信迎来第一春或第二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在用户微信里被长期使用的,还是滴滴、美团、携程、南航这些超级大应用。
正如微信公众号的总量超过了3000万,最后留下的是一堆红色的未读提示,未来大部分小程序也将变得无人问津,成为创业者的鸡肋,无法为创业者本身带来太大的效益。
随机找了几个朋友的截图,都是大应用
对于一些致力于低频应用,或者便民公益类应用,这的确是一个利好,比如查询社保、查询公交、查询水电费、违章处理,本身需求存在,但又不频繁,单独一个APP或关注服务号太多繁琐,小程序极好的解决了这个尴尬。
但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你期待通过小程序引爆你的应用,这几乎只是个美好的一厢情愿。在预期的未来,小程序更多的将成为低频次公益类应用的集中地,而非成为创业者的爆发平台。百度的轻应用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最终无疾而终。
当然,微信小程序现在瞄准的是线下商户,意图通过“反向O2O”的方式,收割线下资源,并打通线上线下的闭环。但同样,这样的商机本质上是留给线下商户的,越是优质的线下商户,小程序才会越受关注。
总体而言,微信小程序存在着这样几个机会:
超级应用,如滴滴、美团、携程、南航或者证券公司,将其作为分发市场之一,积极尝试。但他们一定会对未来小程序一统APP江湖心存警戒。
低频次便民类公益类将获得一个很好的生存平台,即用即走,无需下载。
有口碑的商户,可以开发小程序增加用户粘性,也方便用户使用。但小程序绝对不是让你麻雀变凤凰的神器,一个餐馆菜做的不好,小程序也无法挽救你。
为传统线下商户开发小程序,做第三方技术开发服务商。
如果你是一个全新的创业公司,期待通过小程序抓住风口,成就一番伟业,还是洗洗睡吧。
延伸阅读:微信里的nobody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