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的经理和老练的工人
经常在美车堂(注:连锁洗车美容品牌)的不同门店洗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美车堂的洗车工人都表现出相当的热情、老练和成熟,而与之对应的门店经理则都普遍的年轻、幼稚、缺乏商业技巧。每次洗车的时候,工人都会热情洋溢的和你交谈,和你互动一些关于车身上的污垢问题,表现出了对你的车子的极大的热爱,而门店经理则一般都是躲在桌子后,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
最近的一次洗车,在一家商业广场的地下停车场,这个洗车店我是第一次去,刚刚把车停好,年轻的门店经理马上凑过来向你推荐三重车蜡项目,还不断地鼓励你往卡里加钱,我说不必了,刚刚做过车蜡只有一个月,只要洗个车就行了。结果商场一圈兜回来,结账的时候被告知洗车费30元,当时那个气啊,平时在其他门店洗车只要15元,结果他说了一大堆理由,什么其他门店是快捷店,洗车不仔细、这里洗车更加认真仔细等等。其实这个时候什么理由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应该在我洗车之前就告知我价格。况且我又不是经常来你门店洗车,还不知道你洗车的质量怎么样,你一上来就向我推荐打蜡啊、充值啊,叫我怎么接受呢?起码也应该在给我做一次高质量的洗车服务之后,再来谈充值的事情。这个年轻的门店经理真是缺乏沟通技巧,只知道一味蛮干。
回来仔细想想,其实这样的现象还是很常见的。自己以前的公司也是这样的,包括我自己当年的状况不也是和这位年轻的门店经理差不多吗?我以前是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公司很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进入公司后会很快进入施工管理的岗位,要在现场管理施工队伍和工人。可是由于刚从校门出来,缺乏人生历练和管理能力的积累,往往出现“秀才指挥兵”的混乱场面。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由于过分教条的注重高学历高文凭,而忽略了对实际能力的考察,从而导致由年轻的大学生为主的中层管理人员相对能力低下,而长期作战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人员、工人或者技师则经验丰富,但却升迁无门。
中层管理的能力缺失对企业而言,是极具伤害性的。对于企业来讲,高层、中层和底层三个层面的人员都应该具有相当的能力,从能力角度看合理的组织体系应该是木桶型的,上下应该一样粗,而中层管理能力缺乏的组织则会变成蜂腰型,上下粗大稳健而中间纤细,这样的组织体系显然是不稳固的,而且会影响到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和加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资源、知识和人才的组合,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单独的部门或某个层级,它是属于企业整体所拥有的。企业核心能力由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管理等方面构成,组织的高、中、底三层必须齐头并进共同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中层管理的能力缺失会造成很多的危害:
战略管理会无法通畅贯彻。当企业高层制定出正确的战略计划时,中层管理人员的贯彻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再完美的战略没有中层的承上启下,没有中层的完美执行,其结果必然是扭曲和变形的。
组织管理会效率低、陷入混乱。中层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绝大部分,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或者不合格必然会造成各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够、组织效率低下等等问题。
企业文化会混乱分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或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需要组织的全体成员来维系和加强的,中层管理人员如果不称职,那更会造成底层人员更加对企业缺乏认同感、降低对企业的满意度。
营销管理会缺乏效果。营销管理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一线底层员工对市场信息的采集来相应制定策略,并再通过一线员工加以执行营销策略并及时修正。可是如果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不能对市场有正确认识、无法对采集的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判断和评估,那必然导致企业无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管理策略。
一个企业必须建立自下而上的培养机制,只有充分经过市场锻炼和磨练的人才能够进一步晋升到更高的职位来。一味唯学历和文凭至上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只能是极大的削弱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让更多的缺乏经验和能力的员工担任中层管理,最终会撕裂组织体系、拉大高层和底层之间的距离,造成企业的虚脱和肌无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