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31日
再过两天就是农历2011年了,在春节临近之际发生了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并且耐人寻味的事件,有些事让人高兴,有些事让人彷徨,有些事让人兴奋,有些事让人无奈。但我坚信这些事件不仅仅是表象所带来的感受,其更蕴含着深刻的变化,2011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27日
从个人到组织,从显性到隐性,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企业都会遇到的成长中的烦恼。将公司的优势从个人转化到组织,将优势从显性的要素归结到隐性的要素,将是任何一个成长性的企业都不容忽视,并且需要着手抓起来的事情。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23日
去年著名网站篱笆网的域名遭听事件沸沸扬扬,经过四天的时间,域名重新获得重生。具体详情为2010年1月25日开始,上海的著名团购网站和论坛篱笆网的liba.com域名被新网停止解析服务,导致大多数会员和网友无法登陆。目前网上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篱笆网涉嫌涉嫌传播淫秽色情、贩卖枪支等违法信息,被新网停止域名解析,并且更为严重的是,新网的解决方案是:属于违法违规域名,不恢复解析服务。不恢复,而不是暂停,这也许意味着篱笆网将无法恢复liba.com的使用。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21日
经常在美车堂(注:连锁洗车美容品牌)的不同门店洗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美车堂的洗车工人都表现出相当的热情、老练和成熟,而与之对应的门店经理则都普遍的年轻、幼稚、缺乏商业技巧。每次洗车的时候,工人都会热情洋溢的和你交谈,和你互动一些关于车身上的污垢问题,表现出了对你的车子的极大的热爱,而门店经理则一般都是躲在桌子后,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16日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于1960年的一次研习会上提出。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员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彼得推论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13日
帕金森定律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它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于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提出的。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08日
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它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05日
木桶原理(Cannikin Law)又叫短板理论,是一条非常著名的管理学原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所提出。其核心内容是讲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板。木桶原理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
2011年01月04日
牢骚效应来自一个管理心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霍桑实验”。上世纪二十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也有人翻译为梅约)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研究表明生产区域的照明、设备,生活区域的娱乐设置,员工的保险、养老等方面这一系列的生产条件的优越和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相反,工人的心态、人际关系,情绪和对集体的参与感、认同感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关键因素。这样就引出了牢骚效应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