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本文发表于《金融博览》2013年06期
最近好像事情特别多,公事私事纠结在一起,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发表博文了,实在也有些对不起经常来我博客的朋友们。今天要谈的话题其实在我心中盘亘很久了,那就是越来越觉得年轻人需要在职场中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因为现在的外部条件非常好(我指推广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同时也因为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缺乏所以迫切想劝导新入职场的年轻人。
个人品牌也可称为个人口碑,如果你留心一下自己公司或者社会上那些能够早早获得晋升、相对比较成功的优秀青年,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鲜明特质。他们之中或有人拥有特殊的一技之长,或有人品德良好善于用人,或有人灵活多变善于处理突发情况,总之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让别人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此称之为个人品牌。
年轻人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无论是进行创业还是在公司打工,最开始的3年左右时间是一个非常的时期,可以说前三年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你在公司长远的职业前途,当然前提是假设你不跳槽的话。初次印象非常重要,在“社会心理学”中初次印象又叫第一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日常经验说明,第一印象对于社会认知有很大的作用,常在人们心中留下鲜明、牢固、长久的痕迹,并且影响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对于两个人而言,初次印象就是第一次见面留下的印象,而对于个人和公司或集体之间的初次印象,可能就要延长至2到3年了,因为对于一个公司或稳定的社交群体来讲,通过一些具体事件的经历,3年左右的时间能够使公司的大部分人员都对你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那如何才能尽早的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呢?我把个人品牌归为三大类别,即职业品牌、性格品牌和兴趣品牌,年轻人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入手。
职业品牌
顾名思义,职业品牌是与自己的职业密不可分的,是一个人在工作当中建立起的来自于外部的综合感受和评价。在工作中尽量多学习多交流,在某个方面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使得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能手和专家。比如你是工程技术人员,你在通风与空调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又比如你是财务管理人员,而你对税法特别有研究和心得;或者你目前仅仅是中层管理人员,但是你对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等较宏观的话题有着独到的思考并能够经常给领导一些有益的建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只要你在工作当中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某个方面的独到之处,你就一定能建立起自己的职业品牌。
性格品牌
这里我指的是和个人修养、品德、性格息息相关的外部综合印象,比如某个人给人的印象是言而有信,另一个人给人的印象是心胸开拓。随着经济活动复杂性的增强、商场尔虞我诈情况的普遍发生,很多企业和老板越来越重视员工或者合作伙伴的品德修养。当德与才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人意识到德更加重要。因此积极地发挥自己性格和品德中好的一面,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面旗帜将对自己的未来大有裨益。
兴趣品牌
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总有些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能充分挖掘自己的兴趣,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也许这份爱好会帮你打开另一片天空。比如你爱好摄影,你可以成为兼职摄影师;比如你爱好写作,也许你会成为另一个当年明月。这些爱好和兴趣,再给你带来多彩的生活之余,也许还能为你带来另外一份稳定的现金流。
建立品牌其实只需要两步,一是积蓄二是推广。品牌的积蓄可以从以上三方面来着手,需要注意的是要扬长避短,要尽量发挥自身木桶上的长板。切不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随波逐流,看到别人操股票赚了自己去也去做股票,看别人写文章在网上连载了自己也去写小说。到最后不但自己的品牌没有建立起来,反而是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热情。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金刚钻也要推广出去才行,可喜是随着SNS、微博、博客等网络工具的流行和普遍使用,推广成为越来越轻松的一件事,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工具建立起了个人的品牌和一定的知名度,当然也必将会为他带来一定的收益,比如从事网络IT行业的卢松松的个人博客和周锦增在新浪微博上建立的微招聘。
同时本文所讲的建立个人品牌和之前所讲的蘑菇定律也并不矛盾,蘑菇定律强调得是积蓄力量稳健成长,杜绝不适当的高调和冲动,而建立个人品牌则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和积蓄某一方面的力量,同时进行适当的推广。
朋友们,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我来说两句!